脸上长痘能不能自己挤?皮肤科医生说你得先了解这些风险与正确方式

FAQ:脸上长了痘,把痘挤了能好得更快?

什么是“挤痘”,为什么很多人有这个冲动?
挤痘通常指用手指或工具对痘痘进行机械性压迫,以期把痘内的脓液、油脂等“挤”出来。多数人之所以想挤,是因为痘痘常伴有疼痛、肿胀、视觉突出的白头或脓包,这些症状带来不适或影响外观。社会媒体、短视频平台常展示挤痘的快感与视觉效果,也在一定程度助长了“痘痘显著=挤了就好”的误解。

挤痘能否加速痘痘好转?有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种做法?
在某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,如果痘痘已经非常成熟(即白头或脓头清晰可见且接近皮肤表面),轻微排出脓液确实可能减少内部压力、减轻疼痛,稍微加快局部退红。但大部分痘痘并未处于这种“成熟状态”,挤压会把内容物推入更深皮层,引发更强的炎症与组织损伤。皮肤科资料普遍认为,自己挤痘比不挤更可能导致感染、色素沉着、疤痕生成。

挤痘的具体风险有哪些?会留下什么后遗症?
挤痘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:

  • 炎症加重:挤压可能使毛囊壁破裂,将脓液与细菌推入真皮深层,引发更大面积红肿。

  • 感染:手或指甲、非消毒工具可能带入细菌,开放性创口更容易被感染。

  • 色素沉淀/暗斑(Post-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, PIH):炎症消退后皮肤可能变暗,尤其是在肤色较深人群中。

  • 疤痕(包括凹陷型疤痕、坑洞型、或粗糙不平的皮表结构损伤):皮肤组织被机械破坏或被炎症破坏后难以完全恢复。

  • 延缓愈合:尽管感觉“排出来就好”,挤压可能使皮肤自我修复机制被打断,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。

  • 新痘生成或扩大:内容物、细菌被压散或扩散,可引发周围毛孔的二次感染,导致更多痘痘或加剧。

  • 特定区域危险性更高:脸部所谓“危险三角区”(从鼻梁到嘴角两侧)挤痘风险特别大,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与脑部静脉有连接,感染可能蔓延。

脸上长痘能不能自己挤?皮肤科医生说你得先了解这些风险与正确方式

如果实在想挤痘,有什么“相对安全”的方法或条件?
如果痘痘白头明显、非常近皮肤表面,而且你接受过可靠的指引,可以考虑以下比较安全的步骤:

  • 洗手和指甲彻底清洁,工具(如压痘环或特定挤痘工具)应高度消毒。

  • 用温热敷(湿毛巾热敷)软化皮肤与痘体,加速脓液聚集到表面。(卫报)

  • 用柔软干净的织物或无菌工具,从痘边缘轻轻压入;不要用指甲或强力挤压。敲定白头破裂点再轻压。

  • 完全不要挤深层或看起来没有白头/还在肿胀阶段的痘。若压力挤不出,就停止。

  • 挤完后做好消毒与修复:涂抹含有抗菌成分的局部药膏;避免化妆品污染;保持清洁并避免摩擦或日晒。可以用水胶贴或痘贴保护开放性部位。

有哪些替代方案可以既减少不适、加快痘痘消退,同时尽量避免挤压伤害?
不少效果较好且副作用低的替代方法可供尝试:

  • 局部药物治疗:含有 苯氧乙醇或过氧化苯甲酰(benzoyl peroxide)水杨酸(salicylic acid)视黄醇类(retinoids) 的点涂或局部霜剂。这些可以减缓油脂分泌、通畅毛孔、抗菌抗炎。

  • 痘贴/水胶贴(hydrocolloid patches):能覆盖阻止外部细菌侵入、吸收脓液,同时限制摩擦,有助于防止二次伤害。研究显示水胶贴对轻微开放性痘痘或挤痘后用比较有效。

  • 热敷/温敷:帮助脓液移动接近皮肤表面,让身体自发排出或易于点涂药物吸收。避免高温过热、烫伤。

  • 改善日常护理习惯:温和洁面、使用非致痘性(non-comedogenic)的护肤品、保证皮肤屏障健康(保湿、防晒)、避免频繁触摸脸部。饮食、睡眠、压力管理也有影响。

  • 寻求专业治疗:皮肤科医生可进行安全的痤疮抽取(acne extraction)、注射类激素减少炎症、甚至激光或化学剥脱等方法。对抗重度或反复性痘痘非常重要。

哪些情况下绝对不应该挤痘?哪些痘类型或部位风险特别高?
避免挤以下情况非常关键:

  • 痘痘位于脸部“危险三角区”:鼻子两侧到嘴角区域,因为这些部位附近静脉与颅内连接,感染可能向大脑传播造成严重后果。

  • 深层囊肿型痘或结节性痤疮(nodules / cysts):这些类型病灶很深,表面没有白头,看似红肿但内容物不易排出,挤压容易损伤真皮、留疤。(Byrdie)

  • 痘痘还未成熟、只是红色凸起且无明显脓头:这种情况下挤压通常只会增大炎症。

  • 多痘或反复性严重痤疮:若整个皮肤状态不稳定,用手挤可能使整体状况恶化。

  • 免疫功能较弱者或有伤口愈合问题者(例如患有糖尿病或皮肤病者):风险更高。

挤痘被误导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相关教程,哪些地方要格外警惕?当前有哪些流行误区?
社会媒体上常见误区包括:

  • “快速出脓=快速好” 的说法被广泛传播,但忽略了出脓可能不完全、压迫可能把更多炎症带入真皮。

  • 使用非消毒工具或用指甲挤压,容易引起更深层损伤。

  • 使用过多或过强的化学/刺激性产品在愈合阶段试图加速“脱痂”,反而使皮肤屏障损伤、色素沉着更严重。

  • 忽视后续护理,只关注“挤完看起来好点”,却不消毒、不保护、不保湿、不防晒,最终留疤或长期色斑。

  • 相信所有人的痘痘都同一个类型,忽略个体差异,如肤质、炎症深度、身体状态、荷尔蒙因素等。

长期来看,不挤痘、合理护理有哪些益处?已经证明的科学效果是什么?
在合理护理 +适当医学干预下,以下效果被观察或研究确认:

  • 痘印、色素沉淀的几率显著降低。那些不擅自挤痘的人,其皮肤红斑或暗斑随着时间(几个月至一年)消退得更平缓,色素更少残留。

  • 疤痕生成被大大减少,特别是凹陷型疤痕或坑洞,需要皮肤组织严重受损才出现,对后续修复成本与心理影响都高。

  • 更稳定的皮肤状态:炎症反复、细菌感染循环减少,整体皮肤敏感度下降。

  • 外观更自然,光泽与肤质改善。人际交往与自信心一般也会随时间改善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科普知识

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风波:预制菜究竟是什么?

2025-9-13 21:09:35

科普知识

为什么“桦加沙”在珠三角外围会一路向西?——影响台风走向的那些关键因素

2025-9-24 22:32:5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