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,带来了雷暴、大风、冰雹、短时强降雨甚至龙卷风等极端气象现象。这类天气具有突发性强、破坏力大、持续时间短的特点,若应对不当,可能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。如何在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做好防范?突遇极端天气时如何正确避险?这份应急指南,值得每个人收藏。
强对流天气到底有多危险?
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短时间内突发的剧烈天气现象,通常由强烈的上升气流和不稳定大气层引发,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极端情况:
- 雷暴:强雷电伴随大风和降水,可能引发触电伤害、火灾、建筑物损毁等风险。
- 短时强降雨:短时间内降水量剧增,容易引发城市内涝、山洪暴发、滑坡和泥石流。
- 冰雹:高空急剧冷却的水滴形成的冰块,可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损、汽车受损、人员受伤。
- 雷暴大风:风速可达8 级以上(17.2m/s 以上),可能吹倒树木、广告牌、高空设施,甚至掀翻车辆和屋顶。
- 龙卷风:强烈的旋风可产生极大的破坏力,房屋倒塌、汽车被掀翻、电力设施损坏,威胁生命安全。
预警信号如何解读?
气象部门会根据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可能影响的范围发布预警信号,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级别:
- 蓝色预警:强对流天气可能在未来 24 小时内发生,需关注天气变化。
- 黄色预警:强对流天气预计将在 6 小时内出现,具有一定破坏力,需采取防范措施。
- 橙色预警:未来 2 小时内可能出现强烈对流天气,破坏力较大,应立即采取避险措施。
- 红色预警:极端强对流天气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,破坏性极强,必须紧急避险。
了解预警信号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,可以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。
强对流天气来临前,如何提前防范?
- 关注天气预报
- 及时收听、查看气象预警信息,了解未来几小时的天气变化。
- 关注官方渠道,如中国气象局、中央气象台等,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。
- 检查家庭安全隐患
- 关闭门窗,加固容易被风吹走的物品,如花盆、晾衣架、广告牌等。
- 检查屋顶、玻璃、排水管道是否稳固,避免大风和暴雨造成损坏。
- 备好手电筒、蜡烛、食品、饮用水和应急药品,防止断电断水影响生活。
- 减少户外活动
- 若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,应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在恶劣天气中被困或受伤。
- 如必须外出,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、结构稳固的建筑物躲避,不在低洼地区逗留。
突遇强对流天气,如何科学避险?
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,需要采取不同的避险措施。
遇到雷暴天气时,如何自保?
- 远离高大树木、金属杆、广告牌、电线杆等,避免雷击风险。
- 不要使用手机、耳机、金属工具,减少导电风险。
- 在空旷地带,避免站立或跑动,应尽量蹲下,减少自身高度。
- 在家中时,不要触摸水管、金属门窗、家用电器,拔掉电视、电脑等设备的插头。
- 乘车时,留在车内,不要触摸车门等金属部分,车辆本身可形成“法拉第笼”,有效保护乘客。
遭遇短时强降雨,如何避免内涝和洪水?
- 低洼地区容易积水,尽量避免前往地下通道、地铁站、涵洞,防止被困。
- 发现水位迅速上涨,应立即向高处转移,不要贸然涉水或开车涉水。
- 行车遇到积水路段,不确定水深时不要强行通过,以防车辆熄火被困。
- 如已被洪水围困,不要轻易涉水逃生,可使用绳索、漂浮物或等待救援。
冰雹天气如何保护自身安全?
- 在户外时,应寻找坚固建筑物避险,不要在临时搭建的棚子、玻璃幕墙建筑附近逗留。
- 避免开车行驶,如遇冰雹突袭,可将车辆停靠在地下停车场、桥洞下或坚固建筑物旁。
- 佩戴安全帽、头盔或用手臂保护头部,防止被冰雹砸伤。
雷暴大风或龙卷风来袭,如何正确避险?
- 在室内时,远离窗户、玻璃门、阳台,防止破碎玻璃造成伤害。
- 若风力过大,房屋摇晃,应迅速前往坚固的承重墙角落、浴室、地下室等避险。
- 遇到龙卷风,不要试图驾车逃离,龙卷风路径不确定,易导致车辆失控。
- 如在户外无掩体,寻找低洼地趴下,双手护头,减少被风吹走的风险。
强对流天气过后,如何检查隐患?
- 查看建筑损坏情况,避免靠近松动的墙体、玻璃和高空设施。
- 检查电路、煤气管道,如有漏电、煤气泄漏,应立即断电断气并报警处理。
- 避免接触积水,防止触电或感染污水中的细菌病毒。
- 关注官方信息,了解天气是否还会变化,避免二次灾害。
极端天气频发,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
强对流天气的突发性和破坏力不容小觑,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避险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损失和伤害。每个人都应该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,在面对恶劣天气时,不恐慌、不冒险,冷静应对,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