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参

岑参(约715年-770年) 字不详,盛唐边塞诗人代表,与高适并称“高岑”,被誉为“边塞诗雄”。其诗以奇峭豪放、瑰丽雄浑著称,擅长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,代表作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等,为盛唐气象注入壮阔苍茫的异域底色。

一、成就

边塞诗革新

突破传统征戍题材局限,融合西域奇景与将士豪情,开创“奇丽险峭”的边塞诗风。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以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化苦寒为瑰丽;《走马川行》中“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”以夸张笔法写边地艰险。

诗歌体裁开拓

长诗与七言歌行体成就卓著,如《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以壮阔叙事展现战争宏图;《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》则开创边塞宴饮诗新风,将豪迈与温情交融。

艺术融合

吸收西域音乐、民俗入诗,《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》以“慢脸娇娥纤复秾,轻罗金缕花葱茏”写胡旋舞姿,拓展诗歌文化维度。

二、人生经历

早年求仕与家世浮沉

祖籍南阳,生于江陵(今湖北荆州),曾祖岑文本为唐初宰相,后家道中落。20岁献书求仕未果,30岁中进士,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。

两度出塞与创作巅峰

– 首次出塞(749-751年):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赴西域,任掌书记,亲历怛罗斯之战,写下《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》等早期边塞诗。

– 二次出塞(754-757年):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,驻守轮台(今新疆轮台),创作《走马川行》《轮台歌》等代表作,攀边塞诗艺术高峰。

晚年漂泊与客死他乡

安史之乱后调任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晚年遭蜀中兵乱,滞留成都,病逝于客舍,杜甫曾作《寄岑嘉州》悼其才名。

三、诗篇特色

题材多元

– 边塞奇景:如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》“蒸沙烁石燃虏云,沸浪炎波煎汉月”,以神话笔法写西域酷热;

– 将士豪情:如《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》“功名只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”,直抒建功立业之志;

– 赠别情深:如《逢入京使》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,以寻常细节写家国情怀。

艺术手法

– 比喻奇崛:将风雪喻为“春风梨花开”,沙尘喻为“黄云万里动风色”,突破传统意象;

– 虚实相生:如《碛中作》“走马西来欲到天,辞家见月两回圆”,以时空错位强化漂泊感;

– 声韵铿锵:善用仄韵与急促节奏,如《走马川行》三句一韵,模拟风吼马嘶之声。

语言风格

雄奇瑰丽与质朴刚健并存:既有“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”(《走马川行》)的铿锵之力,亦有“庭树不知人去尽,春来还发旧时花”(《山房春事》)的沉静苍凉。

四、历史地位

岑参以“语奇体峻,意亦造奇”(唐·殷璠评)的边塞诗,将盛唐气象推向西域瀚海。他突破传统边塞诗的悲苦基调,以浪漫笔触重构战争与自然的壮美,启中唐李益、宋代陆游等豪放诗风。其诗中“万里奉王事,一身无所求”(《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》)的报国热忱,与“一生大笑能几回,斗酒相逢须醉倒”(《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》)的侠士豪情,共同铸就了唐人精神中“功名只向马上取”的英雄主义丰碑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唐朝诗人

王昌龄

2025-2-27 15:11:40

唐朝诗人

韦应物

2025-2-27 16:06:00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